格木教育LOGO

上岸船
格木造
辅导课程
  • 辅导课程
  • 网校视频
  • 招考信息
  • 师资团队
  • 备考资料
  • 公司新闻
推荐课程:面授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资料 > 资料详情
【道德与法治密卷2解析】2025年湖北中小学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5-04-07 15:26:52

2025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道德与法治学科密卷(二)答案

1.【答案】D

【详解】题干中的名言告诉我们人与人的生命价值是不一样的,未体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A、C不符合题意;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时间无法延长,生命不可能永恒,B说法错误;题干中司马迁的名言和臧克家的名言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详解】依据题文可知,人大作为权利机关产生“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它们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②④说法正确。人大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而不是相互监督,①错误人大产生“一府一委两院”③错误;故本题选D。

6.【答案】B

【详解】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与个人息息相关。A排除;题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实现公平正义需要规则与制度的保障,B正确;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司法,C排除;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B。

7.【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③④:某社区开展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营造孝亲敬长氛围,有利于应对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故①说法错误;

②: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8.【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自信自强。

A: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文晓燕认为残疾人没什么不一样,敢于为残疾人群体发声等,在残奥会上多次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表明自信激发自身潜能,自强实现生命精彩,故A说法正确;

B:唯有,观点绝对化,故B说法错误;

C:必须经历,观点绝对化,故C说法错误;

D:实践、感恩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生活对发展个性的作用。

B:分析题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通过校本课程找到自信,重拾集体的温暖,说明参与集体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故B符合题意;

ACD:与题文主旨内容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敬畏生命、责任。

①②③:题干中,王某果断把自己的货车打横挡在上桥的路口,彻底阻止了更多的车辆进入危险区,这是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会赢得他人的赞赏和崇敬,体现了有担当的精神,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题干未涉及负责任要付出代价,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性质。

B:在我国,“人民是阅卷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故B说法正确;

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故A说法错误;

C:人民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故C说法错误;

D: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政治制度。

①④: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材料,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高度自治”不能适用于民族问题,故②错误;

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A。

1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政府的宗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②④: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我国宪法规定行政机关的职权,这体现了我国宪法授予行政机关职权,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也有赖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全国人大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故①错误;

③: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4.【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BC:依据教材知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每一代青少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故ABC说法正确;

D: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故D说法错误;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15.【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B:题文中“和而不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古语都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尊重文化多样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也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故B符合题意;

AC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自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启示我们要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追求止于至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体现友善的价值观,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答案】①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有规则意识。②文明有礼;讲究礼仪;以礼待人。③亲社会的行为;自觉服务社会;乐于助人;友善。④诚实守信;自觉承担责任;负责任的公民。⑤见义勇为;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联系课本知识回答,王暄爱唱卡拉OK,她每逢周末在家里播放歌曲,声音都开得很低,尽量不影响邻居生活。①体现了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有规则意识。王暄在家每当有客人来访,她都会为客人倒茶。客人告辞,她总是将客人送至门外,目送客人直到走远。②体现了文明有礼;讲究礼仪;以礼待人。王暄得知学校正在举行“为贫困山区孩子建图书馆”的活动,捐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压岁钱。③帮助他人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自觉服务社会;乐于助人;友善。王暄在上学途中,自行车不小心剐蹭了一辆停在路边的私家车,她主动在车的挡风玻璃上留下了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和诚恳道歉的纸条。④体现了他诚实守信;自觉承担责任;负责任的公民。王暄放学途中,遇到有人正在实施抢劫,她躲到街道拐角,主动记住了歹徒的生理特征并拨打了110报警。⑤见义勇为;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17.【答案】(1)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再如:科教兴国战略或人才强国战略意义:①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培养创新人才;②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2)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远大志向;②创新意识强烈,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③热爱小发明、小创造,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小发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

【解析】(1)本题考察新质生产力,创新,需要运用创新的重要性,意义,科技创新的意义,创新的三大战略等角度作答。创新的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青少年如何弘扬创新精神有关知识,从创新精神,创新实践,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等知识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三、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题

18、(1)新媒体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教学法

2新媒体演示法:教师通过出示 PPT 课件,展示公园、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人们遵守秩序与秩序混乱的对比图片,以及公园中遵守和破坏公共秩序的具体案例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 “公共秩序在不同场所的重要性及建立方法” 议题,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场所进行小组探究。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情景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如假设在公园里有同学想要践踏草坪去摘花,让学生进行劝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体会到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

游戏教学法:教师在讲解商场里的公共秩序时,采用 “我说你猜” 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19、(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3、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古今对话:传统美德传承者”故事创编与角色扮演

主题:从苏武、文天祥到孟晚舟——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的千年传承
对应知识点:立志、气节、爱国精神、知行合一
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40分钟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掌握苏武、文天祥、孟晚舟事迹的核心精神;

感悟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的关联(如孟晚舟事件中的“亮剑精神”)。

能力目标:

通过故事创编培养想象力与逻辑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共情能力,理解历史人物选择背后的价值观。

情感目标:

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个人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使命感;

培育不畏挑战、坚守信念的品格,呼应教材“投降没有出路,亡国奴没有尊严”的警示。

二、活动流程

1. 情境导入(7分钟)

时空隧道创设:
教师展示“历史长河画卷”(PPT动态呈现苏武牧羊、文天祥就义、孟晚舟归国画面),配乐《我和我的祖国》。

问题引导:
“如果苏武穿越到现代,看到孟晚舟的遭遇,会对她说些什么?孟晚舟又会如何回应?”

任务发布:
学生分组创编“古今对话”剧本,并进行角色扮演。

2. 分组创编与排演(18分钟)

步骤一:素材赋能(3分钟)

教师分发“美德传承卡”(图文结合):

苏武卡:关键词“气节”“19年坚守”;

文天祥卡:关键词“舍生取义”“丹心照汗青”;

孟晚舟卡:关键词“亮剑精神”“晚舟归航”。

步骤二:剧本框架(5分钟)

对话场景示例:

苏武(手持旌节):孟姑娘,我听闻你被困异国三年,可曾想过屈服?
孟晚舟(微笑):前辈,您十九年北海牧羊未改其志,晚舟岂敢忘民族气节?
文天祥(插话):正是!吾辈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三人合诵:“灯塔早点亮,山河终无恙!”

步骤三:角色深化(5分钟)

心理活动补充:
每组为角色设计“内心独白”(如孟晚舟在加拿大时的心理挣扎)。

步骤四:即兴排演(5分钟)

使用简易道具(如红布作“旌节”、纸板制“华为LOGO”),教师巡回指导台词情感表达。

 

3. 舞台展演与互动点评(12分钟)

环节一:分组表演(每组3分钟)

评价标准:

是否体现人物精神内核;

是否融合古今价值观对比(如“气节”在不同时代的表达)。

环节二:穿越提问(3分钟)

观众互动:
其他学生以“现代小记者”身份提问历史人物(如问苏武:“如果匈奴给您WiFi和美食,会动摇吗?”)。

环节三:精神提炼(2分钟)

板书关键词链:
气节→亮剑→担当→传承,关联教材“国家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的警示。

 

4. 总结升华(3分钟)

教师结语:

历史映照现实:
“从苏武到孟晚舟,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留取丹心’的赤子之心。”

行动倡议:
发起“我的气节宣言”活动,学生用一句话书写当代少年的坚守(如:“不抄作业是诚信气节”)。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获取更多备考资料,欢迎加入 湖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709769401


一手招考信息 海量备考干货

扫码关注“格木教育”微信公众号

格木教育订阅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