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木教育LOGO

上岸船
格木造
辅导课程
  • 辅导课程
  • 网校视频
  • 招考信息
  • 师资团队
  • 备考资料
  • 公司新闻
推荐课程:面授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资料 > 资料详情
湖北省事业单位联考 《综合应用能力D》模拟卷三解析
发布时间:2024-11-07 13:40:44

一、辨析题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不干涉学生。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理清晰,350字左右。

【格木解析】

该观点错误。

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学生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到讲尊重,讲民主,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我们提倡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自己管自己,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种事务中来。

但是给学生自由,但不代表放任,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完全不管学生,因为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另一方面,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态度培养,不良行为的矫正,都需要老师合理管理。在老师合理引导和管理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教师应该在保证学生一定的自主权的情况下,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管理。

 

二、案例分析题

高二一班的学生小李,因为面临高考升学,最近他的压力很大。然而,最近他找到了“解压”的好方法,那就是上课背着老师抽烟,班主任潘老师也为此苦恼不已,在私下找小李谈了很多次心,在每次谈心后,虽然小李一段时间表现很好,但是过段时间就又开始抽烟了,为此,潘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过小李。这不,在今天上课的时候,小李又忍不住抽烟,潘老师一气之下在全班面前怒吼道:“学习成绩不见长,抽烟的本事倒有了,你就等着受处分吧!”,全班同学见状,顿时纪律乱了套,跟着起哄,导致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被严重耽误了,最后小李煞白着脸苦苦哀求老师再给一次机会,潘老师丝毫没有动摇,第二天学校就宣布了对小李的处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潘老师在课上对待小李的做法对吗?你会怎么做?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2.请你结合教育学相关知识,谈谈面对小李这样的学生,你应当秉承何种态度?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50字

3.请你结合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知识,简单谈谈如何转变小李这样的学生。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1.【格木解析】

我认为潘老师对待小李的做法不对,我会这么做:

(1)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在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坚守不影响课堂为首要原则,利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转移注意力等进行调控,保障课堂任务的完成。案例中,潘老师上课没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导致耽误了课堂效率,不可取,应当提高音量、点名来制止学生问题行为。

(2)在课下时再仔细了解学生,教授学生合理解压的方法。课下通过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近况,这是了解学生的途径之一。案例中,潘老师不仅需要在课上合理化解矛盾,还需要在课下进一步调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2.【格木解析】

面对小李这样的学生时,我会秉承新课改理念及教育学的以下态度:

(1)贯彻新课改的学生观。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潜力的人,学生发展需要人文关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案例中,小李因为学业压力大,寻找了不合理的解压方式,潘老师应正确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期望。

(2)明白学生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这是德育发展的规律之一。案例中,潘老师再三说服学生更正错误,学生再三犯错,潘老师应耐心劝导,明白其中道理。

(3)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新课改的教师观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案例中,潘老师在课堂上显示出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格木解析】

案例中,小李作为后进生,我想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变学生:

1)关心和尊重后进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分为二看待后进生,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感。

(3)长期抓,反复抓,秉承德育过程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耐心教育学生。

 

三、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设置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话题,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能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具备良好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探索意识,使学生养成在问题中不断探索的良好意识,提升合作能力。因此,学生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与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认知学习中能够发现与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同时也丰富了知识积累。在劳动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要通过引入生活化素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请你发挥出生活化手段的作用,引入生活化素材,设计一个劳动技术培养活动方案,促使学生对生活有更多地了解,也能懂得学习劳动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要求:

(1)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具有可操作性;

(2)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3)总字数在1000字以内。

【参考设计】

 

“寓劳于学,健康成长”活动方案(小学)

一、设计依据

为深入贯彻素质教育观,应从提高小学生的认识着手,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到在生活中,现阶段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养成勤动手、勤锻炼的好习惯。

3.学生能够意识到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二、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以名言导入:“只有劳动的人才是神圣的。”引发学生的想象,品味其中的含义,接着教师引出每一位中国的公民很注重劳动教育的培养,劳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要内化为个人习惯。最后以“我们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从我做起实践公民劳动教育规范。今天我们就来拾起这个古老的话题,开展一次主题为 寓劳于学,健康成长”的活动课。”以来开始本次教学活动。

2.说名言、晓之理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吗?”引发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这一结论,并进一步指出劳动在我国的重要性,深化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倡导劳动的名人名言,比如“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只能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等,最后抽选几名同学代表发言,答得多者奖励一朵小红花。通过这一步活动,学生可以明白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深化对于劳动的认识。

3.齐讨论、导之行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提高劳动素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比如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洗碗、洗衣服、擦桌子等;在学校争当卫生小卫士,爱护课桌周围的卫生;在社会上,可以常去敬老院、孤儿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做卫生等,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学生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劳动的一部分。

4.共约定、持之恒

同学们齐观看“为妈妈洗脚”的视频,在升华总结的同时,教师呼吁总结学生如果光知晓,不行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且布置每位同学在这一周内完成三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在今后持续坚持一个学期,在学期末验收总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预设效果

通过“说名言、齐讨论、共约定”多个环节,学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加强劳动素养,提高劳动认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四、检验方案

教师采用成长记录表进行日常调查,才能使活动效果长久保持下去。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获取更多备考资料,欢迎加入 湖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709769401


一手招考信息 海量备考干货

扫码关注“格木教育”微信公众号

格木教育订阅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