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
老师要将学生的成败尽量归因到内部的稳定因素上来。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理清晰,350字左右。
【格木解析】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成败归因尽量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上来。
指导学生的成败归因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中,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如果教师将学生的归因引导到内部的稳定因素——能力,长此以往,成功会让学生会感到骄傲和自满,而如果失败则会造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只有将学生的成败归因尽量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上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二、案例分析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01年的秋季,学校给我安排了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七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唯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表现是相当活跃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学生哪些上课爱思考问题,哪些在学习上很用功,哪些上课喜欢调皮等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彬,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彬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去回答问题。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一路上,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山谷。而唯有彬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从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她的心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不打开这个心结,对她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抓住契机,适时地和她交谈着心里话。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而她小学的班主任却不理解她,有时还当着全班学生挖苦她,打击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又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说话了,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听了彬述说,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觉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来的班主任?”
彬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样的老师,我一定不告诉你这些。”
“是的,那你现在感觉怎样?”
“好多了,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也一定会去和同学搞好关系,相信我,我会把成绩赶上来的。”
我肯定地点了点头说:“不需要怀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
是啊,又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于不顾呢?彬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因为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坚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后来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叫阿文,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地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谈。次数多了,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地提高。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案例中的教师进行评价。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2.案例中的教师成功打开了彬的心扉,你认为这位教师在跟彬谈话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恰当,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3.面对阿文的问题,案例中的教师耐着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你认为这位老师与阿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沟通?
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恰当,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1.【格木解析】
案例中的教师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这位教师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该原则指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例中教师面对孤僻的彬,采用慢慢接近她的方式,不断鼓励她,赢得了她的信任,也帮她打开了心结,获得了自信;
(2)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体现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德育规律。案例中教师只要阿文犯了错误,就会找他谈话,这种诚心的教育也最终打动了阿文,帮助阿文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
(3)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案例中,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这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的师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老师对彬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她,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2.【格木解析】
我觉得这位老师在跟彬谈话的过程中运用了这些技巧:
(1)循序渐进、慢慢接近学生,先是通过交流慢慢让彬增强对“我”的了解,从而让彬消除了对“我”的戒心,从而顺利打开话匣子;
(2)不断关心学生,比如下课问彬是否听懂,以及询问她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等,让她
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
(3)不断鼓励学生,对彬的积极表态及时进行回应并对其能力做出肯定的评价。
3.【格木解析】
我认为案例中这位老师与阿文从这些方面进行了沟通:
(1)欲抑先扬,先肯定阿文最近表现得好的地方,再指出他的问题所在;
(2)分析危害,让阿文知道自己上课下课调皮捣蛋、坐不住可能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比如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自己的前途;破坏课堂的纪律,给上课老师的课堂秩序的维护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3)给予建议和帮助,例如,可以建议阿文记录自己上课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次数,每天都尽量减少这个次数,一周后给老师看,如果有显著进步,可以获得老师的一份奖品;另外,可以让阿文担任纪律委员,培养他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减少他的调皮捣蛋的行为。
三、教育方案设计(共1题,60分)
给定材料:
1.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责任感是指“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态度”
2.社会责任感即个体作为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其分内应做的事,应尽的义务和态度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答要求:
请结合上述材料,针对班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设计一个培养班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活动方案(方案至少包括标题,设计依据,目标,内容,过程,预期效果与评价)。
1.设计依据要针对所选学段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2.目标、内容具有针对性,过程具有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1000字以内
【参考设计】
让青春与责任同行
——初二年级3班主题班会
一、设计依据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崇尚自我,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盲目信奉“人人为我”的处事方式。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做事缺乏责任心,对他们、集体漠不关心,认为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责任感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目标
1.学生正确理解、认识责任感及其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生理解,自己所处的中学阶段应肩负的责任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责任行为的形成。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
1.实例导入,激发思考
播放视频《把时间献给孩子:丛飞》《带着妹妹上大学:洪占辉》。丛飞热心公益事业,他曾说过:“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小时都很有意义,因为我有责任为失学儿童贡献自己的力量”丛飞觉得捐助失学儿童是他的责任;洪占辉用13岁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带着妹妹上大学,洪占辉觉得支撑他的家庭是他的责任,那么,你们的责任是什么呢?以此引出主题——责任感。
2.分享名言,理解责任感
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名人名言,深入理解“责任感”的内涵。如:
①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②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通过分享并谈感受,学生能够明白责任感既是利己,也是利他人、利社会、利国家,了解责任感的深刻内涵。
3.播放视频,激发责任感
PPT展示两个视频材料,材料一选择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另一则材料是南京最美公交车司机黄志全的事迹。请学生说说材料一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材料二的司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全车人的生命,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通过思考这两则对比性的材料,激发学生内心的责任感,明白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4.情景表演,明确责任感
学生表演情景剧,表演出班级里学生的不同表现,如不认真学习上课睡觉、升旗做操时懒散、在教室里乱扔垃圾、写作业字迹潦草等,表演完成后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以此让学生明白,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己为人、乐于奉献,更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讲文明讲礼貌、热爱班集体都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5.携手参与,升华责任感
师生共同制作“责任感养成手册”,互相激励,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
四、预计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初中生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学生和公民。
五、活动评价
1.观察记录班上学生在学校以及班级活动中的日常表现,看看学生是否做到考虑他人,考虑集体。
2.通过与家长电话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责任感方面发生的变化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获取更多备考资料,欢迎加入 湖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709769401
一手招考信息 海量备考干货
扫码关注“格木教育”微信公众号